目录
近况
这两天国内过五一,我也和公司请了两天的unpaid。一来公司不是很忙,二来也想让自己休息下。连续四年一直这样的忙碌,没有寒暑假的调节,还是非常的不适应,整个人感觉快成了一个行尸走肉,早上爬不起来拖着疲惫的身体上班,晚上下班累得半死小憩一会,忙着忙那的又睡晚。
本想着趁这两天休息打打新到的persona 5,但眼看着这两天结束了,客厅都没去过更别说打开PS了。第一天把之前想做的事情扫扫尾巴,第二天见了个朋友聊了一下午,这过的还不如平时,至少下班后有时候还能小玩一下。虽然我并没有完全恢复,但是能感觉到一种力量又回来了,那种以前想改变世界的力量,好好的休息之后,思绪也明显打开了,激情和创意都回来了。
这两天突然觉得我们人类有点悲哀,为什么这么说呢?小时候我们有父母吃喝不愁,有寒暑假能够尽情的享受午后闲暇的时光。但为啥毕业之后却不行了呢?是因为我们之前享受的世界并非真实。工作之后,我们变成了印钞机,每每停止工作,都会造成亏损。比如每年休假时间一共十几天,舍不得用,都留着用于回国或者旅游,平时用感觉非常奢侈,其他的像unpaid leave,能请出来就是万幸了,更别说使用了,用一天少拿一天的钱。一旦往这方面一想,发现我们被完全被这个社会圈住了。是不是有点悲哀呢?
不过,我对工作的态度看的比较淡,做好本分的事情即可。不是我没有大志,而是我的梦想是自己创造出一个我的世界,一个能服务于大家的世界。所以我的重点一直放在了下班后的几个小时,和朋友讨论想法也好,看书学习也好,这是我真正活下去的动力。但是一旦疲惫,让这些事无法进行下去的时候,我必会沮丧。如果可以,我会在工作与休假中找一个平衡点,半工半休或者更自由的工作时间会让我更加开心和高效。少赚钱没事,能让我得到更多的休息,激发出我的创意和激情会更有价值。
我之前非常喜欢写博客,几乎一有想法就写,写了一大堆,在转换系统的时候,都被我删了,现在剩下300多篇。之所以删除,是因为质量不高。之前我曾说过我写的博客并非取悦别人,也非为了其他功利性目的,只是为了记录生活。只要能表达出意思,质量、语病、错别字这种我一概不管。噼里啪啦打完自己想的,就直接发布了,不知道为何现在觉得这是不对的。一来每次看到我写的东西都有很多明显的语病就不舒服,想改掉,二来会让人造成我语文不好的误解。所以现在文章我都会自己读一遍再去发布。也不知道这个改变是好是坏。
另外,我把以前的“事件评论”栏目改为了“观点”,我觉得这样更贴切主题。本想把“日常生活”改成“北美生活”,后来想了下我还有来美国之前好几年的生活,不能被吃了,而且以后也不一定会在美国,还是别改了。
persona 5
之所以想提这个,是因为他对我的触动很大。我接触女神异闻录很晚,是在2013年的p4g上,他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日式RPG游戏,集合了RPG、世界树迷宫和galgame,像一部电影、像真实的生活,一天一天的过日子。他之所以促动了我,是因为他把每一种性格归为了人格面具,在接触不同人格面具的时候,你会得到不同的感觉,接触的越多你对某一类型的了解就越深。这是一种我身上不具备的包容心。
我总是对某些人或者行为非常厌恶,以至于不愿意直视不愿意接触,而对于自己的价值观又非常尊崇,导致我不愿意去接触不符合价值观的人,让自己的世界越来越小。自从打完p4g之后,我更愿意走出去,每一次的和人接触都会加深我对那一类型的了解。相比于厌恶,了解和增加自己的实力更让人有接触的冲动。
还有原因就是,我喜欢心理学,他的音乐真的很棒。
persona 5这个游戏虽然人物和地址都换了,但是内涵依旧,让自己强化了包容心。而且这次场景放到了东京,大了许多,再回来体会体会高中生活也挺好。回想起以前玩心跳回忆,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纽约&老同学
上个周末,又双叒叕去了一趟纽约。虽然距离上一次已经记不清多久了。不过经常去那边嫣然已经让我成为了老司机,各个地方怎么走有什么吃的已经驾轻就熟。可能由于长时间没体验到纽约的“繁华”,让我对他的印象又加深了。
这次的落脚点是法拉盛,以前从没在这里住过,这次因为特殊原因就呆在了这里。脏乱差那是肯定的,但是酒店的服务也让我大失所望,订酒店的时候已经很小心,特地选了三星以上的,但是万万没想到一家标注为三星的酒店,竟然住起来不如一星级,早知道就不省那30刀去住凯越了,至少标准化的酒店会比较靠谱。
法拉盛吃和剃头是没的说,每次来都是做这两件事。但是其他…实在不敢恭维,国内一套全部回来了,走路撞来撞去不谦让,不给用信用卡,服务特别差张口闭口就是给小费,难道不知道小费是我给你服务的赞赏吗,给不给完全取决于我是否享受服务,都应该好好领悟啥叫appreciate it?搞的自己像乞丐讨饭一样。
还有个经历非常不舒服,吃个小笼吧还要押金,第一次感受到不信任的社会。
曼哈顿倒是没啥变化,依旧高楼林立人山人海,和国内无疑,无处下脚无处停车。说实在的在国内呆了20多年这样的城市,再回来已经没有多大感觉,倒是这次看了歌剧cats,感觉非常棒。以前被音乐老师带着看过,不过这次在百老汇现场亲眼看,感觉完全不同。不过不知道为何,从开戏到结束我一直再算他们的盈利以及演员的工资,难道这是职业病?
这次来纽约有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参加咱们前主席的婚礼,毕竟共事多年且又是前后手。理应这个年纪应该参加过很多的婚礼了,但是在国外真心朋友少,国内的孩子们又不会邀请我们这种海外军团,完全被孤立的感觉。不过今年改变了,估计至少要参加两场婚礼。
这位同学我真的已经好几年没有见了,虽然同在美国,也经常微信联系,但是见面真的不多。虽然以前一起并肩作战过两年,但是还是会感到陌生。一旦毕业,大家各赴前程,世界这么大,路子这么多,梦想也各不相同,想再走到一起真的很难了。
浮躁的现实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身边在踏踏实实做事的人越来越少了。作为互联网从业者,我的体会可能会更深。大家更愿意得到结果,而不愿意享受过程,也更不注重内在的价值。打个比方,大家更愿意充钱得到好装备,也不愿意自己好好练习技术;大家更愿意花钱买流量,也不愿意踏踏实实的好好做内容;大家更愿意用现成的东西,再也不愿意自己重头研究。比如说,我做个试验,回复红包并留下留言的,我马上发出红包。估计不太有人有耐心看这么长的文章了。
思前想后,这是时代给予社会的一个特征,也能代表我们真的富足了。只有富足的时候,人才会不注重细节,因为有资本能解决,遇到问题大不了多花点钱,总比让自己烦恼好。
不过这并非什么好事,这种虚荣最终带来的是无尽的空虚。很多东西能蒙蔽大多数人的眼睛,造成繁荣的假象,但是最终会被识破,也会让自知者感到无比的痛苦。
自媒体&公众号
这块我想重点聊聊,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自媒体泡沫浮现:抄袭多发维权难,炒作吸睛无底线》,讲的是现在自媒体的乱象。自己是这个行业最早的一批从业者,有很多想说的。
我是微信第一批公众号出来的时候的用户,那时候订阅号和现在服务号一样是一个朋友形式的存在,那时候注册名称没有限制,那时候微博就能进行认证。那时候我觉得他是个非常有前途的东西,给我们HelloGWU注册了”乔治华盛顿大学“这个认证的账号。现在根本想都别想了。
玩了一段时间之后,慢慢的规则变了,他的意义也就变了,由于微信强大的用户群体,以及及其低的准入门槛,虽然矮化了公众号,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也就有了现在自媒体的概念。这里想说个题外话,再好的东西让市场接受也需要时间,公众号用了2年多,最近看到狼人杀非常火,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桌游,那是在4年前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是中间有着巨大的时间差,可利用也会让人饿死。
话题回来,吹完牛之后,想认真的和大家说下我对现在自媒体的观点。熟悉我的人肯定知道,我对微信公众号一直是看衰的,之前也写过一篇文章论述过自己的观点《美国这几年》,我不否认他的作为出口的优点,但大家都把他用错了。
之前看到很多人,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就开始声称自己在创业,自己有多厉害。能有多厉害?用户不是你的,核心内容不存在自己的库。当你想要做点事情的时候,你发现根本做不了,因为接触到用户太难了。想出去?转换率少的可怜,前几年在自媒体少的时代,还挺好做的,但是现在呢?
自媒体泛滥了,就像一篇大海插入了无数的吸管,大家都想往上吸。但是难度越来越大,用户变得举足无措,我到底要不要关注,到底应该关注谁?
我们需要回到用户需求的本源。用户对资讯有需求,需求是:1. 我身边的资讯,2. 和我有关的资讯,3. 行业内的资讯,4. 政策类的资讯, 5. 我的喜好栏目的资讯,6. 世界大事件。
你会发现除了3和6是可以用来做垂直类媒体的,其他基本上是由用户来决定的,也就是说用户决定了你公众号是否有人看。先说3和6,他更像一个传统媒体,需要新闻的时效性和深度,这个只要传统媒体愿意做,都能做的非常好,何况现在已经很多人专注于做垂直类资讯,这个市场非常容易饱和,一旦饱和小鱼只有死路一条,试想我看全球大事,在几个内容都差不多的号面前,我会现在订阅几个?几十个?还是就1,2个。
再说后面的,有人会说“用户决定了你公众号是否有人看”这个论点是错误的,因为是内容质量决定了用户是否想看。这两个论点是不冲突的,内容是自媒体的基础,但是试问在每天只能发一次的情况下,内容的作用会有多大的区别?现在只要好好做自媒体的,都会每天发,每天写几个好文章。作者千千万,事情却只有一件。最终还不是用户看哪个号写的方式方法符合自己价值观?
现在的自媒体已经进入了红海时代,不是没有内容,而是内容太多,太杂。标题党,抄袭党的出现就是因为这个行业已经很难吸引用户了。这时候我说的弊端就会显现,完全依赖于公众号的那些创业者该怎么办?
走出来呗?看看想走出来的那些自媒体,有几个成功了?
这里就想说下我对公众号用法的观点了,首先我先定义公众号是一个出口是一个渠道。这是一个廉价的能打通媒体和用户之前的渠道。渠道有很多,微博、facebook、twitter都是渠道,但是微信这个渠道用户基础大,所以价值也就高了。如果理解了这个理念,那就很容易想到下一个点,就是既然是渠道,那我们的产品该放哪里?答案很明显,自己的数据库里。无论是用户还是内容数据都应该在自己这里,所有渠道都只应该是一个复制传播的过程。
自媒体起来之后,大家都因为低门槛的原因,做起了所谓的创业,但是自媒体真的是创业吗?他只是一个传播内容的形式,大家可能都忘记了SEO,最终决定胜负的很可能还是他,但是自媒体根本不存在SEO。
提另一个观点,内容从无到有是个大进步,但是从有到有价值是另一回事,内容的价值是在于整理和归纳,用户是慵懒的,他们不想自己归纳。随着时间的积累,谁能整理好自媒体的内容,按照需求喂给用户,谁就将在这场战役中取胜。
打个广告,我已经在做这件事了,有兴趣一起的可以联系我。
后记
篇幅原因(其实是懒),本来还想聊聊日本生活、教育问题以及新项目华盛顿邻里。下次再找机会吧。
半夜两点了,这篇文章没有校验,回头有时间再校验吧,大家多包涵。
1. 婚礼一定要请你来!
2. 我也觉得,下班后的几个小时,才是主业啊……
3. 内容从无到有是个大进步,但是从有到有价值是另一回事,内容的价值是在于整理和归纳,用户是慵懒的,他们不想自己归纳。随着时间的积累,谁能整理好自媒体的内容,按照需求喂给用户,谁就将在这场战役中取胜。这个太太太同意了。
啥时候婚礼啊,准备买机票呢要
可以买机票的时候马上通知你
我没收到邮箱订阅哦
麻烦提供下您的邮箱,回复的时候可以写上,我看到可以加进去
同志们。。。不留个邮箱。。怎么给你们发红包。。。尴尬了
红包! 还好有一目十行扫关键字的好习惯:)
红包
红包,哈哈,我看到了关键词。。。一篇大海应该是一片大海。。。
邮件订阅真的不错,马上收到推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