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Emotion | 心路

国游记——杂谈

又一次在机场等待起飞的飞机,深圳是这次旅途的最后一站,明天就是除夕,吃完年夜饭就要动身回美国了。

这次回国时间比六个月前的那次还要长,去的城市自然也更多,和上一次新手上路不同,这次更加轻车熟路,自然体验也就更加深刻。六个月前的南下走动写了篇杂谈:《南下游记》,这次索性取名为为“国游记”。由于二月走动过于频繁,导致一直没有长时间去冥想和消化(还是因为高铁太快,飞机太不方便),人在疲劳的时候很难有写作的思绪,所以本文以断断续续的杂谈的形式呈现,每个段落没有连贯性,大家可以择味而观。

深圳最好Again,各个地方差异大

深圳是本次走动的最后一站,本来来不及安排,但还是在年三十前一天飞了过去,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在春节期间大多数的人都是往外走,而且地理位置处于大陆最南端,不会像其他长三角那边高铁占了出行的一大部分客流,大多数的交通压力都在机场上。这次在飞往深圳的飞机上,体会最深的还是:年轻,几乎都是年轻人,而且令人意外的他们竟然不急不躁,并且会礼让。坐在我身边的一对男男,在飞机上看起了书…这让我这个打着英雄传说的人有些羞愧。

这次走动去了几乎所有的国内的大城市(声明:不代表没去的不是大城市,国内待久了就必须要照顾一些心理脆弱的人,有些时候这些人带的节奏让你无法说话),杭州、上海、南京、苏州、南京、天津、北京、深圳、广州、山东。由于南北都去了,深刻体会到了南北差异、城市差异、文化差异。

适合居住的城市在我心中有个排名,但是一直犹豫要不要列出来,最终还是决定列出来前三个,仅代表自己的观点:

深圳>上海>杭州>其他

之所以不列其他,是因为觉得我暂时只喜欢这三个城市,深圳自然不用说,上一篇游记已经说明过了,而且这次体验更加加深的好印象,冬天真暖啊!!!上海和杭州其实对我来说不相上下,硬条件肯定是上海更好,但是上海感觉金融的太多,互联网的太少,金融的一多就会让人感觉整个城市在天上飞,那一句句的能把地球吹起来。上海是座大城市,容纳了各式各样的人,自然鱼龙混杂,主要还是看生活的圈子。而杭州对我来说一直是个小城市,虽然现在真的已经不小了。杭州给人的感觉还是休闲,住着很舒服,而且互联网行业的中心城市,感觉大家都在一个平台上,交流起来没有什么障碍。并且杭州已经进入一只手机打天下的阶段了,互联网渗透在各行各业,几乎只需要一个手机,啥都能干。而这方便上海落后太多。

这里要提一下北京,之前去北京没有体会,这次体会特别深刻。北京的人太TM多了!!!不过中国的政治情况,这点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过的真不舒服,到哪里几乎都是堵车,全天候堵车,地铁人也非常多。另外有部分本地的老北京对自我有一种超脱的认同感,别人说不得。我每去一个城市都喜欢和不同的人聊城市的体会,有好有坏。而唯独在北京你不能说坏的….他们会直接把你怼回来,他们不愿意去追根溯源寻找原因和交流。这点我认为是一个城市的开放程度,接纳意见的程度,毕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和看法,无论是说好说坏都可以从两面来看。

南北差异另一个体现在暖气上,从未在最冷的季节如此南北走动,一走动发现暖气太舒服了!由南至北你可以体会到城市越来越古,但是越来越暖。恩,这个暖没别的意思。

过度消耗的中国

大家都知道中国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由于户籍、先富制度,已经将各个阶层划分的很开了。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非常大的激励下层人民工作的热情,这也是劳动力丰富的源泉。之前回来没有那么深刻的体会,但是这次我发现,这有些过度了,特别在杭州和上海等沿海城市。

最明显的就是在餐厅,在前几年海底捞的带领下,各大餐馆的服务已经好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为啥说令人发指呢,有些时候有些服务已经让人觉得在脱裤子放屁了,在加上每年回来流行的店都不同(看上去更新换代非常快),放一起就让人产生一个联想:这个行业竞争激烈,从菜品口味的竞争升级到了服务这种细节化的竞争。

这就是一个过度的典型例子,随着消费升级,人工成本也会上升这些高度依赖消耗的行业都会迎来洗牌。现在杭州这边点菜都是扫码操作,这是一个节省人工成本的方向,既方便了一桌人协同点餐,也减少了餐厅服务员、菜单更新的成本。无人超市、蜂巢等等等等,思路都是以技术代替人,这才是未来。美国很多互联网项目起不来,不仅仅是因为这边互联网用户占比少,而是因为人工成本太高了。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也会迎来这个阶段的。

其实不仅仅是上述的过度消耗,以程序员为代表的中产阶级的过度消耗也非常严重,现在很多公司的业绩是搭建在无限制的加班上的,特别是搞互联网的,由于本身门槛不高,竞争主要集中在生产速度上,谁先出谁就有先机,导致了大家都在加班,这种恶性的竞争只会愈演愈烈。说互联网在挖空中国一点都不为过,想下我们整天在嘲笑美国的cragilist,几乎是30年前的UI,但是他不是挺实用的吗?工具能用就行,过多的包装和UI只能体现工具本身实用性的劣根,当然在国内是因为竞争太过激烈了。

希望这种恶性的消耗能尽早结束。

信息时代带来的深深地恶意

(写于刚回国)

我在这座城市生活了22年,也就出国呆了5年,却感受到了来自整座城市的嘲讽。

今天从下沙回市区,为了坐公交车去店里换了几个硬币,结果店员操着不知道哪里的口音,问“小伙子,你不是有手机嘛,要硬币干嘛?”,恩….作为一个搞IT的,我怎么会告诉他我不知道怎么用…陌陌的换好硬币就走了。当我正在网上找攻略的时候,公交来了,只能打开支付宝硬着头皮上了,幸亏我还是有底子的,一下子找到了公交卡,但是…万万没想到….找不到刷的地方….公交司机不耐烦的指了指一个摄像头…恩…

回到市区之后,我去物美买点吃的…结果到了三楼傻眼了,购物车怎么锁着的?怎么都拿不出,只能去边上提个小篮子,唉…..只见隔壁阿姨“bi”一声就推着购物车走了……

扫码付款已经是非常习惯了,但是扫码点菜我还是新手,现在国内的餐厅都木有菜单了,几个人坐下来之后“bi bi bi”几下就开始协同点菜了,第一次有点楞,第二次开始就觉得好玩了,研究他是怎么实现的,有什么BUG。人那…农村呆惯了,自然到处都有新鲜感。

国内的同志们过的有多累?

奶茶23元一杯,牛肉面48元,沙县猪蹄饭18元,自助188一人……我有了一个惊奇的发现!

这个价格如果放在市中心或者高档商城里面,我还是能接受的,但是如果他只是一个普通地方的价格,那就震惊到我了。而我发现这竟然是杭州、上海的常态。突然之间,我终于发现国人的痛苦了!

物价、房价媲美美国,而工资依旧是人民币,税还交的的巨高。先说说物价,美国一倍星巴克也就3刀(20人民币),一顿正常的美餐是8-12刀(52-78人民币),如果去餐厅吃饭也就20-30刀(130-195人民币),是不是价格差不多?再说说房价,杭州差不多市区周围要4万-6万一平方,100平方大约400万-600万。美国这边呢,市区中间同样的公寓,大约是40万-70万美金(260万-450万),而且由于交通发达,大多数人都住在市区周边的别墅,价格差不多,但是房子大了好几圈。…恩…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让一部分商品先富起来,然后工资再跟上?是这个意思吗?是国内工人的产出比美国人少了?还是国内资本阶级拿去了大多数呢?

哲学婚姻的思考

刚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有趣的一个观点,起因是一名外国网友的提问:

Why are Chinese people so smart?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聪明?

China has a long civilization. During millenia, China practiced meritocracy and polygamy, punished criminal ruthlessly.

The net effect is that smart people were able to rise to the top of society and had more children. Dumb people who had to resort to crime to make a living were removed from general population.

This evolutionary pressure may not be significant for a country with short history, bu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a country with long history such as China.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在数千年时间里,中国实行任人唯贤和一夫多妻制,严惩罪犯。

净效应是指聪明的人能够上升到社会的顶端并且有更多的孩子。那些为了谋生而不得不诉诸犯罪的愚蠢的人被从普通人群中剔除了。

对一个历史较短的国家来说,这种进化压力可能并不重要,但对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如中国)有着重大影响。

这样类似的观点已经不止一次的看到了,趋于完全平均的“圣母主义”在二战之后全世界盛行,基于先发优势的欧洲早早的进入了“共产”,少部分精英的生产值来养活全国人民,随着时间的推移,弊端逐渐体现,东欧高福利国家基本上都不同程度进入了衰退。而英国、德国等国家也深陷处理难民的泥潭。

美国乘着一战、二战迅速的崛起,制度也差不多,随着发展越来越讲究平均、保护主义,强者变得理所应当的要照顾弱者,这其实是非常符合人性的,毕竟胜利者需要将自己的成果分享出去,才能获得足够的个人成就感,不然谁知道你这么有钱,谁给你社会尊重和地位呢?

但是这样的体制下,美国也出现了底特律惨案,大部分的懒人贪图制度优势而享乐,导致汽车城破产,土地一文不值。这样的情况现在看上去越来越严重,每个城市周围都有一个黑人区,黑人区内混乱不堪,孩子由于一直以来耳濡目染的教育,导致人生观改变。而这帮人又是生育率最高的,一个低产家庭能生好多,因为生的多,政府给的补助就多,但大多数家庭却无力抚养,成为了社会问题。

而另一方面,中产家庭,由于需要产出,过着快节奏的生活节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顾忌生育,甚至觉得生育是一个拖累,毕竟要把自己的精力和财产分给一个本不存在的人。高产这边,有资源生育,但是碍于只有一个老婆,有时候老婆也是一个高产或者明星,可能也不会生很多。

这就形成了一个倒置社会,低产生育量巨大,但是却没有条件抚养,甚至在不良的环境中成长,成长后又是社会的拖累,而中高产由于各种原因生育率低。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各国政府都尝试着生育补助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收效甚微。美国还没有开始这类的政策,这是由于美国是一个移民社会,人口组成复杂,美国舒适的资本主义生活可以吸引一大批人来申请移民,并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力,但是资本吸引力下降之后呢?

出发了,以后再写。

后记

在回美国候机的时候,急急忙忙把之前的几篇文章凑起来。这一个月转瞬间就过去了,回美国之后新的生活也将开始。

这次回国见了很多人,聊了很多事情,国内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各式各样的人都有,不过真正做事的那一类人一聊便知,只不过由于混乱的秩序,并不是真正做事的人会成功,这也是我非常厌恶的。但是世界不就是这样,往往成功的都不是那些最努力的。

之前一直考虑回不回国的问题,经过这两次长期国内的游走也有了新的认识。年纪大了,思维就不够活跃了,很多东西都记录下来,有机会再去分享吧。

看完了?留个评分呗?
[1人评了分,平均: 5/5]

本站原创文章皆遵循“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CC BY-NC-SA 3.0)”。转载请保留以下标注:

原文来源:《国游记——杂谈》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列表(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