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Emotion | 心路

しい

今天终于发现了自己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渴求:重要性——被需要感。从小到大无数次因为他单骑闯关杀出自己的血路。而不知不觉这种血性逐渐的消失了,变得无欲无求之后过早的享受起了前期积累的生活。

而社会是现实的,除去那些浮华,“被需要”背后支撑的是实力,无论是硬核的技术还是人际的软实力。而习惯优秀之后,想要的就会是攀爬一个又一个远方的高峰,直到站在世界之巅。

抱歉,现在写文章越来越没有了灵感,零零散散的。最近搬到了一个全新的城市——西雅图,静下来想了很多事情,和内心深处的talk,感触颇多。

关于足球

提过很多次,足球是儿时的梦想,未能实现实为懊悔。去年熬了一年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不是因为不爱了,而是因为“累了”。

没了竞技,足球也就和其他娱乐项目一样,打发打发时间罢了。

不是因为年龄增长,身体素质下降,球感消失。——站在绿茵场中央的时候,依旧还有那种能够征服球场的自信,然而在一次次的失误之后,发现队友变得陌生,再也得不到信任。——最终发现,当年知道怎么喂你球,一直信任你的队友们,他已经不在了,也就没有了为他们而努力恢复的动力。

团体运动,换一批人,味道就再也回不去了。

不合群的独狼

如果说之前努力是自恃清高,想离开“丑恶”的大众。而真正离开后,过上隐居生活之后,就失去了这般动力。

努力,是为了获得主动权,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选择自己想交往的人群,去想去的地方,过想过的生活。

越奋进,越发现自己其实在和时间赛跑,有做不完的梦,却只有一生的时间,这就不得不做选择以及舍弃,既然如此为何不享受当下呢?如果要享受当下,为何还要努力奋进呢?

在这个怪圈子徘徊了很久后,就像破茧而出,断然离开了舒适区,我想这可能就是我的被动能力吧,总有自己羡慕的东西,总有自己想要的梦。

不说话

作为一个话痨、自来熟,能和大多数人聊上,不过聊的越多,发现有很多时候聊天不如不说话,我总结了三类人:

  • 毫无瓜葛类:如果对方愿意聊,可以聊的很开心,很喜欢听别人的故事,别人的生活,以及从他们角度的感悟。当然,如果level过低,可能会觉得太low而终止。
  • 普通朋友类:能懂的聊,不懂的就不说了,特别是那些特别自信的人,我说着累也掰不动,不如等他们自己体验真实。
  • 知己类:正所谓“我将于茫茫人海之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难求啊,大多数情况是假“知己”,要不就是对方有求于你的故意迎合,要不就是情商高的碾压你。

和一个人不再一个频率的时候,无论说再多再有道理,对方都无法理解或者听进,这时候沉默的离开是最好的办法,很多话不如留着给需要的人说。

追求、弹性、包容

境界这个东西,大家都觉得自己很高,但是每一个高级别看低级别的时候,却都明明白白。

境界是一个隐藏属性,决定了你在酒足饭饱后的行为。为什么我一直推荐大家多放空自己出去走走,去不同的地方体验生活?这是境界的修行和提升,经过这些之后,回头看看很多以前追求的东西都挺可笑。

总是感慨很多人把自己蹦的很紧,没有弹性,无论是时间、财富还是计划,不遗余力的全部利用,这能让我们冲的很快,但是失去了弹性,也就失去了包容。

看一个陌生人是否幸福,很容易从”弹性”中看出,比如面试的时候,如果对方轻松自如,谈笑风生,多半能力大大超过了岗位需求,甚至会有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生活中的从容亦是如此,随手帮人扶把门,不经意间的礼让,都是从容的体现。无论是在哪一个行业,哪一种人,从容代表他们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并向着未来稳步前进。

包容对于我们单一思想教育出来的国人,其实挺难做到的。但随着生活的富裕,多元化走上了舞台,大家慢慢发现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背景,有着不同的故事,对同样的事物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包容和从容一样,能理解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喜欢的生活方式,不以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去指点别人的生活,而自己也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生这么短,每一秒都在失去,不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时间走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真正的强大在于内心。

看完了?留个评分呗?
[7人评了分,平均: 5/5]

本站原创文章皆遵循“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CC BY-NC-SA 3.0)”。转载请保留以下标注:

原文来源:《しい》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