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Emotion | 心路

美国这几年

今天空下来看了看华盛顿地区的几个公众号,感慨颇深。

来美国这几年,正好是微信公众号推出、高速成长、到达高峰后下滑的时期,从2012年我开第一个公众号,到现在各种公众号遍地开花,这期间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公众号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使用,各类自媒体,网红从这里走出来,这也给了大量草根人士一个希望。华盛顿地区最大的几个微信号都在这个时期出现,不过现在死了很多,活着的看似也做的挺辛苦。大事真的是有周期性的(或者说看人),过了这个波段,慢慢的就平静了下来。

经过几年的演变,大家也发现了问题所在,逐渐冷静下来。我已经无数次和朋友提过我的观点,现在也总结下和大家说说:

公众号作为一个终端产品,将自己的内容推送给用户这个功能非常强大,但是由于微信的封闭(安全考虑),你对公众号越依赖,你就越难强大。这个基于几个问题:

  1. 即便你有几百万的订阅者,他们并不是你的用户,你无法直接连接到他们,甚至他们点不点你推送的信息,你也无法控制,如果有新产品推出,很难保证转化率。
  2. 每个人能关注非常多的公众号。
  3. 随着HTML5和响应式网站的流行,非公众号端的分享内容越来越多,公众号每天一条的局限性越来越强。
  4. 随着APP制作门槛的降低,使用notification推送消息的方式的优势越来越大
  5. 微信管理越来越严格,审批就让一大堆非公司或者组织的微信慢慢淡出了舞台,大家要不挂靠,要不就没落。除了审批,原创和举报也是问题巨多,众所周知腾讯爸爸是国内的,所以很多特别在美国的东西一不小心就会被“友商”举报,我相信华盛顿几个做公众号的都经历过。

总结来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你想做好一个项目(不仅仅做做网红,博取一些关注),不要想着先做公众号,去把你的基础设施(网站、APP等)做好先,想从微信号转换到你的实际用户的难度非常大,转换率非常低。他永远只是一个出口,锦上添花,而不是你的产品。

——————–以上就是感慨下,和本文主题无关————————–

其实我真正感慨的是,要在美国做点事情,真的不容易。一波团队能带起来,风风火火,团队走了之后一滩散沙,项目靠人这也正常,但是在美国我们毕竟是外国人,流动性非常强。即便不流动,随着从学校毕业,慢慢进入小范围生活,如果项目不能成为事业,慢慢的也会淡出团队。今天看了眼几个同期项目,有的还在坚持,有的已经弃坑许久。

来美国这几年,慢慢的自己也脱离了社会,一个是信息来源较少,另一个是自己貌似一直在封闭埋头。我觉得这个不是这个阶段应该的,外部环境是因为周围交流的人少,内部条件是自己不去主动汲取,前者的确难以做到,后者需要通过习惯。

慢慢安稳下来之后,以前因为不稳定所做的临时习惯,应该打破了。

貌似写着写着忘记想写啥了,就这样吧。。。

看完了?留个评分呗?
[0人评了分,平均: 0/5]

本站原创文章皆遵循“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CC BY-NC-SA 3.0)”。转载请保留以下标注:

原文来源:《美国这几年》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列表(8)

返回顶部